晋朝名人
司马承:司马承(264年~322年),字敬才,河内郡温县(今河南省温县)人。晋朝宗室、将领,晋宣帝司马懿六弟曹魏中郎司马进之孙,谯刚王司马逊次子。 司马承起家奉车都尉、奉朝请,后迁广威将军、安夷护军等职。光熙元年(306年),以奉迎晋惠帝之功,授为游击将军。永嘉年间,南渡江南,投奔琅琊王司马睿,担任军咨祭酒,袭封谯王。司马睿称帝后,历任屯骑校尉、辅国将军等职,不久为防御王敦而调任为湘州刺史。 永昌元年,王敦之乱爆发后,奉命起兵平叛,被困于湘州长沙县,城陷被擒,遇害于武昌,终年五十九岁。晋明帝平定王敦之乱之后,追赠车骑将军,谥号为愍。
司马睿:司马睿(276年-323年1月3日),字景文,河内郡温县(今河南省温县)人。东晋开国皇帝。晋宣帝司马懿曾孙,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。 司马睿十五岁袭封琅邪王,在八王之乱后期依附于东海王司马越,任平东将军、监徐州诸军事,留守下邳。永嘉之乱爆发,司马睿采纳王导之谋,求取南下发展之机,于永嘉元年(307年)以安东将军、都督扬州诸军事职移镇建邺。在王导、王敦兄弟的辅佐下,优礼南北士族,消灭反抗势力,安置流亡,终得在江南立足。晋愍帝被汉赵军俘获后,司马睿自称晋王。太兴元年(318年),司马睿得知晋愍帝死讯,遂即皇帝位,据有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、珠江流域地区,建都建邺,史称东晋。在东晋建立的过程中,以王导、王敦为首的琅邪王氏家族贡献最大,出现“主弱臣强”的局面。司马睿被迫在政治上服从王导,军事上依靠王敦,时人称为“王与马,共天下”。但他不甘心受人摆布,遂重用刘隗、刁协、戴渊等人,推行以法御下、调整中枢、搜括户口、加强军权举措,企图排斥削弱王氏兄弟,振兴皇权。永昌元年(322年),素有野心的王敦以诛刘隗为名,在武昌起兵,攻入建邺,杀死戴渊,软禁司马睿。王敦在训诫朝廷君臣后,退回武昌,遥控朝廷。司马睿愤懑不已,最终在忧愤中病逝,享年四十七岁,谥号元皇帝,庙号中宗,安葬于建平陵。 司马睿在高门大族的支持下登上帝位,又与这些大族矛盾重重,始终受制于大族。这一“君弱臣强”的格局影响了整个东晋乃至南朝的历史发展。
司马绍:司马绍 (299年~325年),字道畿,河内郡温县 (今河南省温县) 人,生于琅琊国 (今山东省临沂市)。东晋第二位皇帝,晋元帝司马睿的长子,晋简文帝司马昱异母兄,母为宫人荀氏。 司马绍为人孝悌,文韬武略,聪明果断。永昌元年 (322年) 正式即位。在位期间,凭借弱势之中央,成功制衡权臣世家,推动南方社会安定发展。太宁二年 (324年),平定王敦之乱,停止追究王敦党羽,全力重用丞相王导,保持与江东士族和谐关系,稳定东晋的局势,对安定国家大局和巩固皇室权威影响深远。 太宁三年 (325年) 病逝,年仅二十七岁,谥号明皇帝,庙号肃宗,葬于武平陵。